现代畜牧兽医
首页  |  期刊介绍  |  编 委 会  |  投稿指南  |  期刊订阅  |  广告合作  |  留言板  |  联系我们
作者投稿
论文集投稿
投稿须知
论文模板
版权转让协议
作者投稿中心
专家远程审稿
编辑在线办公
主编在线办公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论文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 投稿须知
  更多     
· 畜牧兽医在线
  更多     
 
玻璃钢/复合材料  
 
2024年 425卷 4期
刊出日期 2024-04-15

试验研究
饲养繁育
疾病防治
调查分析
专论综述
试验研究
1 黄运福1颜国庆1唐林生2韦建兴3银慧慧1赵武1姜源明1刘伟1
广西地区鸽圆环病毒Cap和Rep基因的克隆及遗传进化分析
研究旨在了解广西某肉鸽场鸽圆环病毒(PiCV) Cap和Rep基因的遗传变异情况,通过PCR技术对感染PiCV的鸽组织样品克隆Cap和Rep基因并进行测序及序列分析。结果显示,克隆的Cap和Rep基因大小分别为816 bp和954 bp。核苷酸序列同源性比对分析结果显示,克隆的Cap和Rep基因与XJ1毒株核苷酸同源性最高,分别为95.5%和97.6%。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Cap和Rep基因与XJ1毒株亲缘关系较近。研究表明,广西鸽群中存在PiCV流行,其Cap和Rep基因与XJ1毒株核苷酸同源性最高,亲缘关系较近,这为广西地区PiCV的诊断及防控提供了重要参考。
2024 Vol. 425 (4): 1-5 [摘要] ( 332 ) [HTML 1KB] [ PDF 0KB] ( 31 )
6 周美伶,牛小飞,范春艳,王宏艳
紫锥菊多糖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小鼠的影响
试验旨在研究紫锥菊多糖(EPP)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小鼠的影响。将65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13只小鼠,分别为对照组(NCD组)、高脂组(HFD组)以及高脂+紫锥菊多糖低、中、高剂量组(HFD+EPP-L组、HFD+EPP-M组、HFD+EPP-H组)。NCD组小鼠饲喂含10%脂肪的饲料,HFD组小鼠饲喂含60%脂肪的高脂饲料诱导NAFLD模型,EPP给药组小鼠饲喂高脂饲料诱导NAFLD模型,同时分别灌胃不同浓度的EPP (0.5、1.0、2.0 g/kg)。所有小鼠连续干预12周,测定体重、肝脏指数、附睾脂肪指数及血脂和肝功能指标,肝脏进行苏木素-伊红染色后镜检。结果显示,与NCD组相比,HFD组小鼠肝脏脂肪变性,给药第4周后的体重及肝脏指数和附睾脂肪指数均极显著升高(P<0.01),血清甘油三酯(TC)、总胆固醇(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含量极显著升高(P<0.01),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活性极显著升高(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与HFD组相比,HFD+EPP-L组和HFD+EPP-H组小鼠肝脏脂肪变性程度减轻,体重分别在EPP干预后的第5周和第6周开始显著或极显著下降(P<0.05或P<0.01)。与HFD组相比,HFD+EPP-L组小鼠肝脏指数、附睾脂肪指数及血清TC、TG、LDL-C含量和AST、ALT活性极显著降低(P<0.01),HDL-C含量显著升高(P<0.05)。研究表明,EPP能通过改善高脂饮食诱导的NAFLD小鼠体重的增加,肝脏脂肪沉积,血脂和肝功能水平,对NAFLD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2024 Vol. 425 (4): 6-11 [摘要] ( 307 ) [HTML 1KB] [ PDF 0KB] ( 26 )
12 高萌,孙晓笛
犬利什曼抗体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的制备与性能评价
试验旨在建立一种快速检测犬利什曼原虫病的方法,采用利什曼重组抗原63 kDa糖蛋白(gp63)和鼠免疫球蛋白G(IgG)抗体,以信号放大技术制备胶体金免疫层析检测试纸,通过测试犬艾利希(Ehrlichia)、犬莱姆(Lyme)、犬巴贝斯(Babesia)、犬心丝虫(CHW)和犬利什曼(LSH)的阳性样本,对该方法的灵敏度、特异性、重复性和稳定性进行了验证。结果显示,该检测试纸测试Ehrlichia、Lyme、Babesia和CHW阳性样本均为阴性,对已确定的LSH阳性样本的检测最高稀释梯度达到1∶480。该检测试纸与ELISA试剂盒的检测结果符合率为98.08%,与rk28利什曼抗体试纸条检测结果进行对比,阳性检出率更高。研究表明,LSH抗体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的灵敏度高,特异性好,适用于犬利什曼原虫病的现场快速诊断。
2024 Vol. 425 (4): 12-16 [摘要] ( 267 ) [HTML 1KB] [ PDF 0KB] ( 20 )
17 刘迪瑄,袁鸣欣,肖鹏硕,刘蕊,刘博远,庞若玉,宋书峰,马学婧
犬葡萄糖激酶调节蛋白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Hot!
试验旨在探讨犬葡萄糖激酶调节蛋白(glucokinase regulatory protein,GCKR)的结构、功能及表达。试验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犬GCKR蛋白的理化性质、亲/疏水性、同源性和保守基序、信号肽和跨膜区、二级结构、结构域、三级结构、磷酸化修饰、相互作用蛋白质和GO注释、亚细胞定位、基因结构、启动子和转录调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犬GCKR蛋白是一种不稳定酸性亲水蛋白质,与马的亲缘关系较近,没有信号肽和跨膜区;二级结构由α-螺旋(47.36%)、延伸链(12.00%)、β-转角(4.48%)和无规则卷曲(36.16%)构成,含有2个糖异构酶结构域;三级结构以马GCKR蛋白为模板构建且质量较高。犬GCKR蛋白含有28个磷酸化位点,其相互作用蛋白包括葡萄糖激酶、酰胺水解酶结构域2、锌指蛋白512等,并参与糖代谢,主要定位于内质网;其基因具有19个外显子和18个内含子,启动子位于第1 302~1 352 bp,转录因子如Ncx、POU1F1a、C/EBPdelta可与启动子结合。研究表明,犬GCKR蛋白可能参与犬糖尿病的发生机制,可作为研发相关药物的潜在靶标。
2024 Vol. 425 (4): 17-24 [摘要] ( 371 ) [HTML 1KB] [ PDF 0KB] ( 20 )
25 李丽1,2李奕菲1,2李芳赫2王磊1马翠艳1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讨乌梅治疗克罗恩病的相关分子机制
试验旨在采用数据挖掘的方法探究乌梅治疗克罗恩病(CD)的靶点及其作用机制。利用TCMSP数据库筛选、查找乌梅中主要活性成分,利用Swiss Target Prediction软件、GeneCards数据库预测乌梅活性成分和CD的对应靶点,使用Cytoscape 3.7.2软件构建蛋白互作(PPI)网络。将关键靶点导入DAVID数据库,进行GO功能分析与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最后使用Autodock软件进行CD关键靶点与乌梅主要成分的分子对接。结果显示:共筛选出26个乌梅具有潜在活性的成分,乌梅与CD有156个共同靶点。通过GO分析获得283个生物学过程,KEGG富集分析结果显示出35条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的结果表明,乌梅的活性成分与CD的靶点对接良好。研究表明,乌梅中活性成分可与CD的相关靶点蛋白作用,并呈现出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特点。
2024 Vol. 425 (4): 25-29 [摘要] ( 322 ) [HTML 1KB] [ PDF 0KB] ( 27 )
30 宋飞1黄增妹1陈博昊1何绍微1唐隆重1杨启元1李铀1,2
西北部分地区密点麻蜥线粒体基因系统进化分析
研究旨在探讨西北地区密点麻蜥的系统进化关系,对密点麻蜥的线粒体ND2与ND4基因进行扩增并测序,基于ND2与ND4基因与国内其他麻蜥品种构建系统进化树,分析系统进化关系。结果显示,甘肃盐池湾与内蒙古鄂前旗的密点麻蜥存在基因流。基于ND2基因建立的系统进化树显示,宁夏沙坡头的密点麻蜥M88与内蒙古乌审旗的M102也存在基因流。研究表明,为保护密点麻蜥的种质资源和维护物种多样性,在制定保护措施时应避免过度的基因交流,并适当控制与近缘物种的渗透杂交。
2024 Vol. 425 (4): 30-33 [摘要] ( 303 ) [HTML 1KB] [ PDF 0KB] ( 50 )
饲养繁育
34 史心茹1林森柱1司红彬1,2
鸡骨草黄酮对黄曲霉毒素B1诱导雏鸡肝损伤的缓解作用
研究旨在探讨鸡骨草黄酮(ACE)能否减轻黄曲霉毒素B1(AFB1)诱导的肝毒性作用,为临床防治AFB1引起的肝损伤提供新思路。选择健康三黄鸡60羽,随机分为3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5只鸡。空白对照组(NC组)饲喂基础日粮,AFB1组饲喂基础日粮+2.8 mg/kg AFB1,ACE组饲喂基础日粮+2.8 mg/kg AFB1+1 g/kg ACE。试验期7 d。结果显示,与NC组相比,AFB1组雏鸡14日龄体重、肝脏谷胱甘肽转移酶(GST)表达量以及肝脏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显著降低(P<0.05),雏鸡血清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碱性磷酸酶(ALP)和γ-谷氨酰转肽酶(GGT)活性及肝脏丙二醛(MDA)含量、肝脏细胞色素P450酶1A2 (CYP1A2)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与AFB1组相比,ACE组雏鸡14日龄体重、肝脏GST表达量以及CAT、SOD、GSH-Px活性显著升高(P<0.05),雏鸡血清AST、ALT、ALP和GGT活性及肝脏MDA含量、肝脏CYP1A2表达量显著下降(P<0.05)。研究表明,日粮补充ACE可能通过增强抗氧化能力和抑制关键的细胞色素P450酶(CYP450)同工酶介导的AFB1对有毒产物AFB1-8,9-环氧化物(AFBO)的激活,起到协同作用,从而保护雏鸡免受AFB1诱导的肝损伤。?
2024 Vol. 425 (4): 34-39 [摘要] ( 281 ) [HTML 1KB] [ PDF 0KB] ( 26 )
40 杨丽1王永力2蒋晓新1
日粮中添加不同微生态制剂对育肥牛生产性能的影响
试验旨在研究日粮中添加微生态制剂对育肥牛生产性能的影响。36头试验牛随机分为3组(即对照组、枯草芽孢杆菌组和地衣芽孢杆菌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4头育肥牛。3个试验组分别饲喂基础日粮、基础日粮+7 g/(头·d)的枯草芽孢杆菌、基础日粮+7 g/(头·d)的地衣芽孢杆菌。试验期30 d。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地衣芽孢杆菌组育肥牛平均日增重提高了29.0%,枯草芽孢杆菌组育肥牛平均日增重降低了12.9%,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地衣芽孢杆菌组与枯草芽孢杆菌组育肥牛的平均日采食量、料重比差异均不显著(P>0.05),但地衣芽孢杆菌组的料重比显著低于枯草芽孢杆菌组(P<0.05)。试验中、后期,与对照组相比,地衣芽孢杆菌组的粪筛上层筛上物占比减少,枯草芽孢杆菌组与对照组粪筛上层筛上物占比相近。研究表明,日粮中添加地衣芽孢杆菌可以提高育肥牛的采食量和日增重,改善育肥牛对日粮的消化性能。在同等试验条件下,添加枯草芽孢杆菌的效果不明显。
2024 Vol. 425 (4): 40-43 [摘要] ( 356 ) [HTML 1KB] [ PDF 0KB] ( 23 )
44 冯凡书1吴娜1李孝涵1邵彩梅2朱弘焱3田玉民1苏玉虹1,4
采食量对大骨鸡母鸡产蛋性能和血清指标的影响
试验旨在确定产蛋期大骨鸡母鸡适宜采食量,将体重和产蛋率相近的90只28周龄母鸡随机分为3个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各组母鸡分别饲喂试验92 (限饲Ⅰ组)、115 (限饲Ⅱ组)、138 g/(只·d)(限饲Ⅲ组)日粮。试验期3周。结果显示,限饲Ⅲ组母鸡试验全期累计增重极显著高于限饲Ⅱ组(P<0.01),限饲Ⅱ组极显著高于限饲Ⅰ组(P<0.01)。试验全期大骨鸡母鸡累计增重与累计采食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706,P=7.427E-15),据此建立了增重与平均日采食量的回归方程。各组母鸡产蛋率、蛋重和血清生化指标差异均不显著(P>0.05)。研究表明,大骨鸡母鸡平均每日采食量为99.65 g,代谢能摄入量为1.097 MJ/(只·d)可使体重保持稳定,试验结果为确定适合的大骨鸡营养需要量、提高生产和经济效益奠定基础。
2024 Vol. 425 (4): 44-48 [摘要] ( 322 ) [HTML 1KB] [ PDF 0KB] ( 20 )
疾病防治
49 胡赛娜,李炎,赵雪娇,王兆瑞
1例犬膀胱结石的诊断与治疗
犬结石症是宠物临床中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之一。1只患有结石症的7岁雌性哈士奇犬通过实验室检查与影像检查相结合的手段最终确定膀胱结石的位置和大小,经手术取出结石,术后恢复良好。文章通过对膀胱结石前期的病因、诊断、治疗以及预后做出总结和分析,以期为宠物临床中犬膀胱结石的诊疗提供参考。
2024 Vol. 425 (4): 49-52 [摘要] ( 379 ) [HTML 1KB] [ PDF 0KB] ( 20 )
53 照娜1田秀华2王晓宇1张自臣1王鹏1
蒙古野驴腐蹄病的诊断与治疗
鄂尔多斯市隆胜野生动物园荒漠动物苑出现一例成年蒙古野驴(Equus hemionus Pallas)感染腐蹄病,该驴表现食欲下降、步态不稳、精神萎靡。采集患驴蹄部分泌物,经染色镜检发现多形性杆菌,即坏死杆菌(Necrobacterium),随即采取隔离治疗。文章记录了蒙古野驴患腐蹄病诊断治疗的全过程,包括麻醉保定、修剪蹄壳、采集样本进行实验室检查、治疗及预后,以期为正确化学保定蒙古野驴、解除麻醉、针对性用药、评估用药剂量、调整用药方案、有效预防腐蹄病等提供参考。
2024 Vol. 425 (4): 53-56 [摘要] ( 277 ) [HTML 1KB] [ PDF 0KB] ( 18 )
57 丁兵宏,古会艳
1例犬胃扭转和胃扩张的诊疗报告
胃扭转和胃扩张的病理原因非常复杂,尚未完全解释清楚。临床中,犬胃扭转和胃扩张属于急诊病例,严重时可危及生命,需要立刻诊断并尽快采取手术。犬胃扭转和胃扩张特征为胃内气体迅速积聚,胃内部压力升高并发生不同程度的胃体移位,患犬典型症状表现为呕吐、腹痛及明显的胃内胀气。文章主要讲述一例犬胃扭转和胃扩张病例的诊断和治疗。患犬经腹部X射线检查确诊后,通过手术治疗、输液治疗、适当的营养管理和其他必要的对症治疗后,恢复良好,顺利出院。
2024 Vol. 425 (4): 57-60 [摘要] ( 392 ) [HTML 1KB] [ PDF 0KB] ( 22 )
调查分析
61 陈立霞1张博1连则正1赵荣敏2徐冬梅1
基于CiteSpace的饲料真菌毒素研发趋势分析
研究旨在了解饲料真菌毒素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选取2013—2023年中国知网和WOS数据库相关文献,采用CiteSpace软件对452篇中文文献和1 279篇英文文献关键词进行共现、聚类等分析,绘制可视化图谱。结果显示,饲料真菌毒素相关研究呈上升趋势,主题有饲料生产与管理、污染调查与检测、病理和毒理机制以及毒素脱除等。其中,毒素脱除近期研究较热,内容包括微生物、降解酶以及固定化酶等工艺研究。研究表明,未来研发趋势为具有毒素降解能力的微生物筛选及其降解酶等合成吸附材料的开发。
2024 Vol. 425 (4): 61-68 [摘要] ( 393 ) [HTML 1KB] [ PDF 0KB] ( 29 )
69 赵颖婕,谢丽
乳样中大肠杆菌分离鉴定、药敏试验及生物膜筛选结果的分析
研究旨在了解南疆某奶牛场乳房炎的发病情况,并为该场奶牛乳房炎治疗用药方案提供参考。试验选择南疆某奶牛场的38个乳样进行隐性乳房炎(LMT)检测,取LMT诊断阳性样本进行细菌分离培养、药敏试验和生物膜筛选。结果显示,38份样本中15份乳样为阳性,占39.5%,23份乳样为阴性,占60.5%。对阳性样本进行细菌分离鉴定得到62株大肠杆菌,分离株对庆大霉素表现高度敏感,对壮观霉素表现耐药,且未得到阳性生物膜。研究表明,该场分理处的大肠杆菌对11种常用于治疗大肠杆菌性奶牛乳房炎的抗生素耐药性不强,可选择庆大霉素用于临床治疗。
2024 Vol. 425 (4): 69-72 [摘要] ( 267 ) [HTML 1KB] [ PDF 0KB] ( 24 )
73 林玉明1海燕2高海慧3王培柱2马丽娜3康晓冬3
宁夏地区犊牛蓝氏贾第虫感染情况调查分析
研究旨在了解宁夏地区犊牛蓝氏贾第虫的感染情况,从5个市16个规模化牛场采集470份犊牛粪便样品,利用巢氏PCR技术对BG基因位点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显示,宁夏地区犊牛蓝氏贾第虫的总阳性率为16.17%(76/470),固原市阳性率最高为33.33%(14/42),石嘴山市阳性率最低为6.25%(3/48)。断奶前、后犊牛阳性率分别为18.78%(40/213)和14.01%(36/257)。阳性样本中蓝氏贾第虫携带的集聚体均为集聚体E。研究表明,宁夏地区哺乳期和断奶犊牛蓝氏贾第虫的阳性率无明显差异,固原市肉牛饲养区阳性率较高,集聚体E是该地区犊牛流行的主要亚型。
2024 Vol. 425 (4): 73-76 [摘要] ( 407 ) [HTML 1KB] [ PDF 0KB] ( 21 )
专论综述
77 散仁1董鹏2朝博3红英4杨洺扬5
猪源链球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性研究进展
摘要:猪链球菌病是生猪养殖中比较常见且危害较大的动物疫病,该病的病原是球菌科链球菌属的多种链球菌,其中猪链球菌2型是重要的人畜共患病原菌。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一直是治疗猪链球菌病的首选药物,但受长期选用的影响,猪源链球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性逐渐增强,给猪链球菌病的临床治疗带来威胁。文章对猪链球菌病的流行性及病原特点、猪源链球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机制和耐药现状进行概述,以期为指导临床用药和新药研发提供参考。
2024 Vol. 425 (4): 77-81 [摘要] ( 345 ) [HTML 1KB] [ PDF 0KB] ( 26 )
82 卢娜,张俭伟,陈念兹
犬猫心丝虫病诊断及治疗研究进展
心丝虫是感染犬猫的重要寄生虫之一,对犬猫健康和福利均具有重要影响。定期服用相关驱虫药可有效预防心丝虫病。但宠物一旦感染心丝虫病,该病以及并发症不断发展可能危及生命,需要进行正确的诊断并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案。因此,了解心丝虫病的发病特点以及快速、准确地诊断及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案对临床治疗该病非常重要。文章综述了近年来犬猫心丝虫病的预防及诊疗研究进展,以期为该病的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2024 Vol. 425 (4): 82-86 [摘要] ( 393 ) [HTML 1KB] [ PDF 0KB] ( 26 )
87 陈国旺,南景东,张建胜,刘文,林秀蔚,沈思思,杨坤,王欢
油莎豆及其副产物的应用研究进展
油莎豆是一种适应能力很强的经济作物,具有耐干旱、生长周期短以及籽粒较多等特点。油莎豆块茎中富含蛋白质、糖类和淀粉等营养成分,油莎豆油、油莎豆粕以及油莎豆茎叶均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目前,油莎豆及其副产物在食品、生物柴油以及医药领域研究较多,在家畜养殖领域的应用研究较少。文章对油莎豆营养组成以及副产物(油莎豆油、油莎豆粕和油莎豆茎叶)的应用进行概述,为油莎豆及其副产物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2024 Vol. 425 (4): 87-90 [摘要] ( 338 ) [HTML 1KB] [ PDF 0KB] ( 25 )
91 孟欣,徐丰慧,崔平
弓形虫入侵过程中主要分泌蛋白的研究进展
弓形虫是顶复门的一种专性细胞内寄生虫。该寄生虫寄生于宿主体内时,利用一系列分泌蛋白完成其入侵过程。弓形虫入侵宿主过程的关键蛋白包括:前端的微线体蛋白(MICs),参与形成顶端复合体;棒状体蛋白(ROPs),协助建立细胞内环境;致密颗粒蛋白(GRAs),调节入侵过程中多个步骤。文章综述了弓形虫入侵过程中主要的分泌蛋白,并对弓形虫疫苗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前瞻性思考,以期为探索弓形虫的致病原理及为疫苗开发提供参考。
2024 Vol. 425 (4): 91-96 [摘要] ( 463 ) [HTML 1KB] [ PDF 0KB] ( 22 )

版权所有 © 2011《现代畜牧兽医》编辑部 辽ICP备17020531号-2
地址: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太原街2号 邮编:110001 电话:024-23264602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